金門617、619砲戰 謀定後動 鞏固反共基地
我國自大陸播遷來臺後,金門和馬祖成為國防的最前線,是我軍反攻的跳板,來臺初期,我軍曾多次以金門和馬祖為基地,對福建沿岸及島嶼進行軍事突擊,或從事敵後游擊作戰,共軍早視兩地為眼中釘,處心積慮想奪占,以除去後顧之憂。
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傍晚,金門當面的共軍發起奇襲,對金門列島實施瘋狂砲擊,揭開八二三臺海戰役的序幕。雖然敵軍火力強大,但我軍持續增強自身火力,加強防禦工事與掩體,海、空軍也妥為準備,以防共軍奇襲,金門防務愈堅固。
十月下旬,共軍展開其「單打雙停」伎倆,每逢單日,共軍砲兵對金門列島,或零星射擊,或投射宣傳彈;我軍砲兵則利用單日,對共軍各陣地實施檢驗射擊,亦發射宣傳彈,金門列島仍處於兩軍對峙狀態。
當共軍獲得情資,美國總統艾森豪將於四十九年六月十七日訪問臺灣,為了表示反對艾森豪此行,根據《臺灣全志.國防志.遷臺後重要戰役篇》,金門當面的共軍總計動員約四十個砲兵營,區分為蓮河、廈門二大砲兵群,組成砲擊主力;並調派高射砲團,增強蓮河方向的對空火力,以防範我空軍部隊的空襲。
共軍部隊於六月十七日的前幾日,已先行進駐大嶝、小嶝第一線陣地,以及沿海砲陣地。廈門沿海地區民眾則紛紛前往廈門市內安全處所躲避。
我軍情資顯示,金門當面共軍運輸頻繁,經常停泊廈門、何厝之間的漁船消失無蹤,金門防衛司令部自六月十六日起,即令各部隊自十七日至十九日間,人員、車輛儘量減少外出,加強警戒,嚴防共軍對各離島襲擊;砲兵部隊應妥為準備;戰車部隊隨時保持機動;期間我軍每天皆對金門當面大陸沿海地區,實施空中偵察。金門防衛司令劉安祺召集一級單位部隊長,當面指示戰備安全措施,以及作戰時各項事宜。其中金門防衛司令部六月十七日並遵照國防部指示,轉飭砲兵部隊:「共軍若再猛烈砲擊時,可擇敵砲陣地,照預定計畫還擊。」
共軍廣播站於六月十七日下午五時,向金門列島廣播,宣布將砲擊金門的消息,企圖取得擴大砲擊政治影響的預期效果。下午七時許,蓮河、圍頭等地共軍砲兵陣地的偽裝網揭開,將砲口帽除去,共軍已將砲擊金門。晚間九時許,共軍集中各型火砲五百餘門,向金門列島全面射擊約五十分鐘;十八日午夜零時許,共軍再度連續射擊約四十五分鐘。
根據《臺灣全志.國防志.遷臺後重要戰役篇》記載,二次砲擊分別落彈三萬餘發及五萬餘發,另根據共軍二次火砲射擊,共暴露陣地約三十餘處,我軍因此據以修訂反砲擊計畫,等待還擊機會。
我軍因美國總統艾森豪來訪,儘量避免因戰爭烽火喧賓奪主,淡化國內社會歡迎熱情影響,甚至影響國際視聽,因而暫時保持沉默。直到六月十九日晚間七時許,共軍再度向金門砲擊時,才開始對當面共軍,展開積極反砲擊,至晚間十時許結束,共計約發射四千餘發砲彈,摧毀敵砲、砲陣地及彈藥庫等,並將共軍砲火徹底壓制。
共軍砲火在六月十七日至十九日,三日內對金門瘋狂砲擊,根據《臺灣全志.國防志.遷臺後重要戰役篇》記載,三次總計落彈約十七萬餘發,另有六十餘發宣傳彈,落彈以烈嶼(小金門)守備區最多,約占總數之半,其次為金門東部,再其次為金門西部地區。
由於我軍戰備周到,戰場經營成功,防禦工事堅強,以及朝向戰力地下化發展,使此役傷亡減至最低。根據《臺灣全志.國防志.遷臺後重要戰役篇》記載,我軍約七十餘官兵受傷,另有八名官兵殉職,多為因砲彈或爆炸破片由碉堡射口射入、工程部隊搶修通信線路或少數因公外出服勤官兵。
在軍事建築方面,我軍部分高砲陣地、機槍掩體、班掩體等遭受砲擊毀損,但多數是在八二三臺海戰役之前所構築,位於沿海的工事建築,因為建造時間年久,經過風雨吹打侵蝕,抵抗砲火力量減低所致。
回顧共軍此次砲擊金門的軍事行動,可以看出以政治因素為主要的出發點。一則企圖阻止美國總統艾森豪訪臺,破壞我國與美國的友好關係,並造成國際緊張局勢;二則因為當時大陸民眾對共產政權實施人民公社政策,不滿情緒高漲,共軍圖謀利用軍事行動,緩和民意。另外,從軍事觀點來看,共軍也透過此次砲擊行動,預先演練對金門列島的登陸作戰。
但在我軍精誠團結、謀定後動的積極作為當中,共軍企圖完全落空。美國總統艾森豪仍依計畫訪臺,且我國與美國關係日益增強。共軍對我離島的軍事企圖曝光,更提高我軍對其防犯警覺,因此增強防務更加積極,確保我反共基地安全,共軍往後不敢再行進犯,也不再對金門列島進行大規模砲擊的軍事行動。
在我遷臺之後,考量這場戰役在歷史上的關鍵性,一○五年國防部將此役認定為關係國家安全的重要戰役,參戰官兵及金馬自衛隊員均具有榮民身分,享有國家對榮民的各項照顧措施。輔導會也完成修正「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榮眷遺眷急難救助及慰問作業要點」,將參戰官兵,包含金門、馬祖民防自衛隊員,納入服務照顧對象,可依法提出申請並享有榮民就醫、就養等照顧措施。(文/陳巍杉整理)
(點閱次數:3050)